在三林鎮中心小學的愛心暑托班里,身穿漢服的學生位被一排中藥材吸引,聞一聞,再用戥子稱一稱藥材、藥碾子碾一碾,再用稚嫩的小手制作一個香囊,佩戴腰間,仿佛化身小小中醫師。
8月9日,由東明路街道、上海徐浦中醫醫院聯合舉辦的“醫傳承、醫文化、心向堂——暑期‘小郎中’中醫文化體驗活動”走進三林鎮中心小學云臺路校區,豐富孩子們的暑期文化生活,讓中醫藥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聽故事,學國學,重溫中華文化經典
“神農氏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望聞問切”四診法……中醫自古以來博大精深。當天上午2班、4班的63位小朋友,穿上漢服,在向老師行拱手禮(作揖)后,上海徐浦中醫醫院中醫內科醫師,為小小中醫師們帶來中醫與國學啟蒙的課程。
中醫是怎么來的?中醫文化有什么淵源?有哪些古代名醫?中醫有哪些治療方法?……在傳統文化課堂,中醫醫師用生動的語言,給小朋友講解中醫淵源文化,介紹了中醫著作和古代名中醫,并教小朋友們中醫把脈的有趣小知識。
徐浦中醫醫院的中醫師說,看到這么多孩子熱愛中醫,對中醫感興趣,真的很開心。中醫夢,就是中國夢。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關健康中國建設,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希望更多的孩子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習中醫,為健康中國保駕護航。
聞藥香,識戥稱,手工制作中藥香囊
在中藥材的展示區,孩子們對瓶子里的各種藥材頗感興趣,黃芪、人參、山藥、天冬、益母草……孩子們聞聞這味,捏捏那味,接連不斷地提出問題。課堂上,孩子們踴躍舉手搶答,童聲童語,讓現場笑聲不斷。
民間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說法,佩戴中藥香囊不僅是傳統習俗,也是一種驅蟲弊害的方法。小朋友們在醫師指導下,來到臺前,體驗制藥過程,拿著小戥子稱量,再使用藥碾子碾碎中藥,體驗中藥香囊地制作。
同學們手捧香囊,小心翼翼地打開,用靈巧的小手舀一勺中草藥輕輕地裝在漂亮的香囊里,拿著自己親手制作的香囊,自豪又興奮。隨后,還會給小朋友們頒發“小小中藥師”社會實踐證書,分享知識的快樂。
“今天我學到了很多中醫知識,還自己制作香囊,好玩又實用!今后我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了當一名醫生,治病救人。”一名“小小中醫師”信心滿滿地說。
上海徐浦中醫醫院醫師介紹,舉辦本次活動的宗旨就是,讓孩子從小對中醫有所了解,熟悉中醫的知識、中醫診療的特色等,通過零距離、沉浸式的體驗,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中醫藥文化的趣味和奧秘,并增強孩子們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