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大幅增加。細節決定成敗,痛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細節嗎?醫生該如何管理患者?
急性發作期間。
1.一般治療。
禁止局部熱敷、按摩、針灸、理療等,提高患肢,制動關節,保護受傷部位不受損傷。
嚴格限制海鮮、動物內臟、大骨湯、火鍋、蘑菇、豆制品等布丁食品,盡量選擇牛奶、蛋類、新鮮蔬菜(蘑菇、蘑菇、菠菜、蔬菜花除外)、谷物等布丁食品。
忌酒(尤其是啤酒)和甜飲料,多喝水(每天2000~3000ml),多排尿,增加尿酸排泄。
2.止痛治療。
急性發作期治療不宜遲早。藥物越早,效果越好。最好在發病12小時內給藥。
(1)消腫止痛優先考慮非固醇類消炎藥物,如以前的120mg、1次/日或塞以前的布200mg、2次/日的布洛芬0.4、3次/日等。
該藥有損傷腸胃黏膜的副作用,可配合服用抗酸劑(奧美拉唑等)和胃黏膜保護劑(硫糖鋁等),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此外,還可局部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劑。
(2)秋水仙堿是緩解痛風急性發作的特效藥,缺點是副作用(腹瀉、嘔吐等)大。痛風發作時立即口服2片(1mg),1小時后服1片(0.5mg)12小時后,可適當服1片。之后每次一片,2-3次/天,直到癥狀得到緩解。療程不超過2周,腎功能不全者需要減量。
(3)臨床上,非固醇消炎藥、秋水仙堿等常規止痛藥效果不佳或有藥物禁忌時(患者同時合并腎功能不全),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強松20~30mg/天(0.5mg/kg·d),病情緩解后逐漸減量停藥。
(4)痛風性關節炎是由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和周圍軟組織引起的無菌性炎癥,不是由細菌引起的傳染性炎癥,抗生素治療無效,不能濫用。
3.降低尿酸的治療。
患者在痛風急性發作前服用降尿酸藥物時,若以前沒有服用降尿酸藥物,急性期暫時不宜加用,急性期癥狀緩解2周后應加用降尿酸藥物,避免血尿酸明顯波動引起的病情反復發生。
4.堿化尿液。
痛風急性期堿化尿液可促進尿酸鹽結晶溶解和尿酸排泄,防止尿路結石形成,急性期可服用碳酸氫鈉,每次0.5~1g(1~2片)3次/天,尿pH維持在6.2~6.8。
1.尿酸控制目標。
為了防止病情反復,患者應盡量保持血尿酸長期穩定,治療目標是將血尿酸控制在360umol/L以下,伴有痛風石的痛風患者要求將血尿酸控制在300umol/L以下。
2.生活方式的管理。
盡管緩解期間痛風患者沒有自覺癥狀,但要堅持低布丁飲食,多喝水,避免飲酒,防止關節感冒或受傷,注意控制體重。
目前,肥胖引起的胰島素抵抗是痛風發病的主要病理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控制體重比控制口更重要。
3.使用降尿酸藥物。
(1)用藥的時機。
單純改變生活方式不能滿足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應根據高尿酸血癥的原因(合成增加?還是排泄障礙?)初發痛風應在關節炎癥狀緩解2周后開始降尿酸藥物治療。
(2)定期復查。
降尿酸藥物(別布酒精、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有一定的副作用,在藥物使用期間,應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出現問題可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
(3)注意事項。
血尿酸濃度降低速度越快,幅度越大,發生轉移性痛風的風險越大。因此,降尿酸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量。
例如,別布酒精從50~100毫克/天開始,逐漸增加到正常治療量300毫克/天。
第一次服用布丁醇的人,首先要做HLA-B5801基因檢測,畢竟是陽性的人,不要使用布丁醇,根據情況調整藥物。
服用別布醇時,要特別注意皮膚的變化。若出現瘙癢、皮疹、咽痛、發燒等不適,應及時停止上述藥物,復查血常規等。
4.加強患者教育。
(1)降尿酸藥物的使用應規范。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痛風患者也需要長期保持藥物。
擅自停藥很可能導致尿酸上升和病情反復發生。患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配合生活方式介入,用最小藥量將血尿酸控制在目標范圍內,減少可能的藥物副作用和治療費用。
(2)不要輕信虛假廣告。痛風和糖尿病一樣,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可以有效控制,但現在還不能根治。民間流傳和廣告宣稱根治痛風的偏方、秘方,不要輕信,不要上當受騙。
健康熱線:021-6685 5555
地址:浦東新區上南路4091號(近凌兆路)
公安部備案號:31011502000970
ICP備案號:滬ICP備16020585號-19
醫療備案:滬衛(中醫)網審【2014】第20013號
本網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療及醫療依據。